沁阳处处好“丰”景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金秋九月,菊花飘香,正是菊花采收的时节,一大早,在我市紫陵镇赵寨村的千亩花海,湛蓝的天空下一朵朵菊花竞相开放,数十名村民正在采摘菊花,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

正在地里忙活、皮肤被晒得黝黑的花农吕兵利,今年承包了千亩花海的200亩地用于特色种植,虽然是第一年从事北京菊种植,但他辛勤的付出还是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回报。

承包户吕兵利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憧憬:“今年咱们种的都是北京菊,每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左右,60亩地可以卖到30万元左右,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

据了解,因我市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冲击平原,土地丰饶且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加之山地特殊的海拔、光热、水文等因素,栽植的菊花药性远远优于其他产地,不但有清香之气,使人神怡,而且可缓解两眼昏糊、头晕、头痛等不适,有清热、解毒、祛风、平肝、明目等功效。

吕兵利告诉记者,北京菊的花期从9月中旬持续到10月底,现在正是采摘期,每天需要雇佣三四十名工人采摘。58岁的西高村村民陈小行平时在家没有什么工作,听说这里摘菊花,她就跟着大伙儿一起来了:“我就是附近村的,在家闲着没事来摘菊花,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挺好的。”

今年以来,紫陵镇确立了争创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和五星创建争创五好党委的奋斗目标,深挖各村潜在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我们围绕发展文旅产业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全域土地整治,对辖区内神农山景区入口处的1000余亩荒山荒坡进行了复耕开发,引导群众种植怀府菊花、油葵、秋葵、红丹参等中草药开花类经济作物,建立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昔日的荒坡变成了今天的千亩梯田花海,目前既带动2000余人就业增收,提升了生态环境,又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紫陵镇党委书记王卫说。
连日来,在我市柏香镇南西村的大棚内生机盎然,黄瓜、螺丝椒、西红柿长势喜人,陆续进入成熟期。

在碧绿的秧苗中,红的饱满,绿的剔透,各种新鲜蔬菜让人垂涎欲滴。柏香镇高村的村民韩道英正和同伴一起采摘蔬菜,这是她每天在大棚的工作内容之一。
韩道英说:“我每天上班就是管理蔬菜、采摘果实,一天收入百十块钱吧,跟我一样的人有二三十个。”


- 上一篇:袁隆平送给年轻人的9句话
- 下一篇: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